也不知是不是瘦肉精成癮的關係,到了美國,沒吃個牛排似乎就全身不對勁...
這種誘惑是無所不在又無孔不入的,要不在你走進超市時,看見各種部位厚厚一疊又滿滿一櫃的牛排,
再不就是經過隨便一間餐廳時,空氣中所飄散著炙烤牛肉的香氣,
那真是太邪惡的誘惑了...
不怎麼爭氣的我,通常都是毫不猶豫地直接投降,也加入這製造香氣誘惑的一員。
住在我旅館房間旁邊的房客應該都是切身體會的受害者...
話說Gordon家不只有好爐子和排油煙機,他還有個All Clad的超大煎烤鐵盤(Griddle)。
所以每回到他家,總要來個煎烤的吱吱作響的美國牛排搭配個華盛頓州的紅酒才是盡興。
這次當然也不例外,先在Safeway買了幾塊US Choice Sirloin,
再收集一下前幾天沒用完的蘆筍,削好皮淋上少許橄欖油。
燒熱鍋子,就可以簡單地煎起牛排了。
這個All Clad的煎鍋是不沾鍋,使用和清理上都相當方便,
表面的橫紋除了可以在牛排烙上炙燒的紋路外,也有隔開油脂和牛排的效果。
為了區隔不同的肉質特性和控制熟度,我把沙朗上蓋和中間的部位分開。
上蓋油質多又柔嫩,稍稍熟一點還無妨。中心部位油脂分布較少,適合烤的生一點。
一樣是煎好靜置一下再分切上桌。
美國牛用飼料圈養增肥,香氣和肉質口感都很不錯,
搭配的紅酒是華盛頓州大酒廠Chateau Ste. Michelle釀的
Indian Wells Cabernet Sauvignon 2011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這瓶算是個平易近人的入門餐酒,這幾年喝了不少次,品質一直很穩定。
單寧柔順,有很成熟的黑色莓果香氣,帶著一點點我不是很喜歡的果醬味兒,
但都沒有太過頭,適宜的酸度和酒精度給它相當均衡的口感,不太複雜的一瓶酒,
搭配牛排算是個不錯的選擇,台灣COSTCO偶而也會有Ch. Ste. Michelle的酒,
這瓶似乎見過幾次...建議下回若碰上可以拎個幾瓶試試。
同樣又做了一次白酒蒜末炒Manila Clam,因為覺得前兩天做的有點煮過頭,
這回還特意挑了我想要的蛤蜊大小,(上回是直接一把撈起來),
個頭大小一致,烹調上也比較不會有煮的過與不及的狀況。
一樣炒香蒜末紅蔥頭末,加入蛤蜊,翻炒一下後倒入白酒和韭蔥(leek)。
韭蔥煮軟後可以增添甜味,它的香氣沒有蒜苗或大蔥那麼明顯,但仍有一股特別的香氣。
所以我在燉煮有湯汁的牛肉羊肉或海鮮時,常常喜歡在快烹調完成前,
加入韭蔥一起煮一下,帶出額外的口感和香味。
這晚一路吃吃喝喝,做菜聊天再淺酌品嘗,也還順便跟Gordon的孩子玩耍了一下,
雖然在廚房餐桌之間來來去去地忙碌,
但難得有這機會可以跟同事好友這般相聚,天南地北地聊的不亦樂乎...
這樣的旅行,我總當是受到無比祝福的享受呢...
Victor C @ May, 2014